近日,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成功完成该院首例心脏外科疾病微创手术——经导管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这项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填补了医院在心外疾病领域的空白,更拉开了心脏外科疾病手术的序幕,为医院心脏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真实病例
48岁的曾女士,因突发头晕、站立不稳,来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检查,头颅MRI检查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多发斑块状异常信号影,考虑为急性脑梗死;进一步完善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后,发现曾女士存在中央型房间隔缺损 卵圆孔未闭(PFO),这很大可能就是此次发病的“元凶”。
面对这陌生的疾病名称,曾女士和家人一时间茫然无措,忧心忡忡。胸心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杜仕博在会诊后,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建议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前,曾女士对手术充满了焦虑和恐惧。医生多次详细沟通解释手术原理和过程,逐渐化解了患者心中的顾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
在介入室局部麻醉下,行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整个过程仅耗时17分钟!术后超声评估显示:封堵器位置正常,贴合良好,无残余分流,也未影响周围心脏结构和功能,患者心脏大小、收缩舒张功能均保持正常。困扰曾女士的“心”头大患,成功解除!
什么是PFO封堵术?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微创手术。医生通过患者大腿根部的股静脉将一根细小的导管送入右心房,穿过未闭的卵圆孔至左心房,释放一个双盘状的卵圆孔未闭专用封堵器(想象它像一把精准闭合的小伞),进而将这个“心门缝隙”封堵住,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术后12-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哪些情况适合PFO封堵术?
● 隐源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于不明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若存在卵圆孔未闭,该手术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 静脉血栓栓塞(VTE)合并PFO:当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同时伴有卵圆孔未闭时,封堵术可有效降低血栓通过卵圆孔进入动脉系统的风险。
● 特殊职业需求:如潜水员、飞行员等职业暴露人群,对心脏健康要求更高,卵圆孔未闭可能带来潜在风险,封堵术可为其提供健康保障。
● 难治性偏头痛:对于难治性先兆偏头痛合并 PFO,且在卒中风险干预后症状仍显著的患者,封堵术可能带来症状改善的希望。
选择PFO封堵术的优势?
● 显著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相比单纯药物治疗,PFO 封堵术可减少50%—75%的卒中再发,尤其适用于隐源性卒中患者。
● 减少反常栓塞:直接闭合异常通道,阻止静脉血栓进入动脉系统,从根源上降低栓塞风险。
● 可能改善偏头痛:部分患者(尤其是先兆偏头痛患者)术后头痛症状有所减轻。
● 微创安全高效:手术仅需15—30分钟,恢复快,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1%)。
● 减少长期用药:术后仅需短期抗血小板治疗,避免了长期使用抗凝药带来的出血风险。
● 长期疗效可靠:封堵器内皮化后实现永久闭合,10年再通率极低。
该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从根源上解决患者的病痛,更标示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的良性开端。未来,医院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开展更多高难度、新技术的心脏疾病手术,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健康福音。
来源: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