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达州市闻令而动,紧紧围绕森林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突出“三绿”并举、“四库”联动、“三效”统一,奋力探索丘陵山区“希望在山、潜力在林”的乡村振兴全新路径,创新推动“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先行先试、领跑开局。
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
时代浪潮下的绿色考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四库”建设的科学论断,以及国省系列政策支持,加之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为达州林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全新课题。
森林资源如何筑牢生态本底。达州森林面积居全省第八、川东北首位,但局部地区生态依然脆弱,森林固土保水能力相对偏弱。全市年均降雨量约1200毫米,极端异常天气交织,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依然时有发生,亟需深化高水平保护,持续增强森林生态屏障功能。然而,受限于地方财政的日趋紧张,政府投入明显不足。
资源优势如何转为发展胜势。达州地处大巴山南麓,林地面积1395.95万亩,森林覆盖率45.58%,可有效利用林地超过800万亩,是全市“四大资源”之一。但近一年的调研显示,森林质量不高、林地空间破碎、价值转换不足等问题突出,单位森林蓄积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6%,林业产值长期在全省低位徘徊,一产占比高达约50%。
乡村振兴如何注入新的活力。达州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全市山多地少、“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特征明显,耕地资源基本达到满插满种,粮食产量已连续12年保持全省第一,但增长空间受限。实现乡村振兴,迫切需要依托丰富的林地空间,践行大食物观,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同时拓宽老百姓就业渠道,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径。
宣汉县月亮坪森林康养基地
破局道路上的创新探索
于达州林业而言,建设“森林四库”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关键在于建设怎样的“森林四库”,怎么建设“森林四库”,如何建好“森林四库”。
从“单点布局”到“系统谋划”。达州市林业局突破“就林业说林业”的传统思维,确立“跳出林业看林业”的全新思路,突出“林文旅业安”五大融合,紧扣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主线,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市州级“森林四库”建设综合规划。在高水平保护上,以森林“水库”“碳库”建设为主攻方向,规划实施渠江流域水土保持林、秦巴山区水源涵养林“两大工程”,着力描绘“山青、水净、岸绿”的生态画卷。在高质量发展上,谋篇布局森林“粮库”“钱库”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木材产业,创新布局竹产业,融合发展林下经济,奋力谱写“粮丰、业兴、共富”的振兴篇章。
“从单一投入”到“多方参与”。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推动投入主体从政府单一主导逐步向“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多元协同转变。首先,坚定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关键抓手,强力推进项目谋划包装,先后包装项目21个,获银行授信102.5亿元、实现放款27亿元,规模稳居全省第二。其次,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中顺洁柔、四川兴竹、上海泰盛、浙江鑫宙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达州。此外,创新构建“国有企业+社会资本+集体组织+山区林农”四方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激发林农积极性,引导其以林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林下种养业发展。
从“单兵作战”到“协作联动”。针对以往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存在的以各县(市、区)为主导、各自为战的问题,强调“森林四库”建设的系统性、协同性。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听取多方意见,建立完善“市统筹、县实施”运行机制,组建工作专班,细化制定分期调度、清单推进等9项配套制度。市级层面重点统筹建设规划、苗木供应、产业布局和试点示范等内容,形成全市“一盘棋”推进格局。例如,在产业发展上,成功引导各县(市、区)由“一县多品”向“一县一业”的特色化、集聚化方向转变。
大竹县五峰山
生态答卷中的治理启示
经过一年半的实践探索,达州市林业局成功交出了一份“森林四库”建设的达州答卷:生态屏障持续巩固,完成营造林逾60万亩,同比增长130%,基层基础全面夯实,林业站标准化率达86%,发展动能加速集聚,林粮产量同比增长33%,林业产值首次进入全省前三,项目区林农户均涉林综合收入突破5000元,成功承办全省首个“天府森林四库”建设现场推进会,相关工作获国家林草局和省政府领导高度肯定。这些数字和成绩,既是对生态治理路径的先行先试,更是发展理念深刻变革的生动体现。
客观总结一年来的成效和经验,达州市林业局更加坚定“126”工作思路(锚定一个目标、贯穿两条主线、抓好六件大事),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林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努力实现“蓄水于山、藏粮于林、摇钱于树、固碳于木”的美好愿景。
更加注重“提质”为先。抢抓作为全省松林改培试点唯一市州契机,优化林分结构,搞好森林经营,统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马尾松林分改造、竹林提质培优等工程,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更加注重“兴业”为要。探索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改革路径,壮大林业产业。重点加快种苗科研攻关,大力培育大径级木材,全域布局发展竹产业,持续壮大林下经济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
更加注重“利民”为基。致力于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拓展绿色就业增收空间。加快出台“1+3+N”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上山入林”,全域推广“国有企业+社会资本+集体组织+山区林农”四方利益联结机制,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林农。
耕耘于巴山渠水之间,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沃土上,达州人民正燃情书写着“绿起来”与“富起来”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当每一片森林都转化为“生态资产”,迸发出强劲的“绿色生产力”,巴山林海必将成为镶嵌在巴渠大地上璀璨的生态明珠,照亮万千巴渠儿女建设美丽家园、共享绿水青山的幸福梦想。
来源:达州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