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宣汉的特色干土豆片,香味扑鼻、好吃不贵……”近日,在宣汉县下八镇电商驿站,宣汉本土网红主播们正热情吆喝,手机屏幕另一端,订单不断跳出。如今,这样的直播助农场景在宣汉已成常态,452名本土主播全年带货超亿元,让深山里的农特产品飞向全国各地。
这得益于浙川协作搭建的“数字桥梁”:通过引入抖音、携程等平台企业精准营销。“#醉美宣汉”话题曝光超2亿次,巴山大峡谷联票带动客流增长20%;“定宣两地仓”消费协作模式更打通产销“任督二脉”,60余种农特产品累计销往东部地区超3亿元。就连田间地头也添了“智慧范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后,生产成本降低30%,让乡亲们尝到了科技的甜头。
近年来,在浙川东西部协作机制赋能下,宣汉县依托巴山大峡谷、君塘镇等核心资源,通过平台企业深度参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走出了一条“景区带村、农旅富民”的振兴之路。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3300万元协作资金像一股清泉,注入宣汉的文旅发展沃土:巴山大峡谷成功创成国家4A级景区,创新推出的“七大脱贫带动模式”,让93个贫困村、9.7万乡亲告别贫困,吃上“旅游饭”;君塘镇精心打造的“花仙谷”“陌上森林”“老君洞”三大农旅园区,成了城里人周末打卡的“香饽饽”,2024年吸引70万游客前来,为村集体带来188万元增收。
“以前守着好风景却没饭吃,现在游客来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巴山大峡谷景区周边的村民说起变化,满脸笑意。这背后,是浙川协作资金的“精准滴灌”。
数据见证变迁:2024年,宣汉全县接待游客量达1900万人次,旅游收入飙至166亿元,连续四年跻身“中国旅游百强县”,昔日的深山秘境,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眼下,巴山大峡谷创5A景区、月亮坪康养度假区等项目正加速推进,亲水走廊建成后,将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域旅游闭环。
同时,该县借鉴舟山定海区东海云廊“整体规划、分段布景”经验,规划建设“县城—洋烈水乡亲水走廊”,串联峨城山竹海、庙安花海、君塘农旅等资源,打造集生态、文化、共富于一体的“川渝陕文旅消费活力区”。
从地质奇观到巴文化展演,从土家非遗体验到智慧农业观光,宣汉正将生态优势、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优势,用生动实践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这场跨越千里的协作,不仅让宣汉的山水更有“人气”,更让乡亲们增强了致富“底气”,为西部山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宣汉样板”。
通讯员:张平、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