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川区梓桐镇两河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热闹景象,成片的甜糯玉米迎来丰收。翠绿的玉米植株在微风中摇曳,沉甸甸的玉米棒挂满枝头,空气中也弥漫着清香。村民们穿梭在玉米地中,忙着采摘、搬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正在喜滋滋地采摘玉米
两河村的甜糯玉米种植项目是梓桐镇发展集体经济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在原有60亩金果梨园的基础上,两河村创新实施“梨园套种”模式,上半年套种甜糯玉米,下半年再利用土地空档期套种青菜,通过“梨+玉米+青菜”的高效轮作模式,同一地块年综合收入可达约8万元,真正实现了一地三收,效益倍增。这种“以短养长,风险分散”的发展模式,让短平快的玉米、青菜项目有效补充了金果梨中长期收益,增强了集体经济韧性和稳定性。
正在为新鲜采摘的玉米称重
“按照全镇一村一项目的总体规划,我们认真抓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衔接工作,在村里面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梨园套种玉米和青菜,给村民们增加收入近20万元。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规模,一方面扩大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把种子发给村民,引导他们参与到订单农业中来,带领他们一起增收致富。”两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杜传德说道。
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分拣玉米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梓桐镇宝泉村的黑糯玉米才刚刚下市,两河村的甜糯玉米便无缝衔接上市,这不仅体现了梓桐镇各村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上的协同性,也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上特色玉米的供应。据了解,今年两河村甜糯玉米亩产约达1000斤,凭借其香甜软糯的口感,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吸引了不少商户前来订购。“这个玉米品质还可以,老嫩合适,又甜又糯,我都来拉了好几车了,销量很不错,今天就又来拉了2000斤,帮助老百姓把这么好的玉米销售出去,推向市场。”好一新商户鲁智华说道。
商户正在对玉米进行检查并装车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两河村“一地多收”的套种模式,为梓桐镇集体经济开辟了可持续、高效益的新路径。接下来,梓桐镇将坚持“多彩梓桐”文农旅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一村一项目 党建引振兴”为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有序发展,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和发展订单农业的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培育特色产业,通过产业的发展,改善乡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梓桐镇全面、深入实施。
来源:通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