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满载着孙某等56名劳动者追回欠薪和经济补偿金的由衷喜悦。
2024年初,因经营困难停产,达州市某铸管公司与孙某等56名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然而,双方就经济补偿金等后续事宜产生纠纷。虽经法院调解达成支付协议,但该公司在履行期届满后仍未兑现承诺。孙某等人无奈之下,向达川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者的“血汗钱”与法定补偿金不容拖欠!执行立案后,达川区法院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向被执行人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并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全面核查其名下财产。当发现该公司拒不报告财产时,法院果断亮剑,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为彻底查清财产线索、固定转移证据,承办法官依法向劳动者代理人发出律师调查令,详查公司银行账户资金流向,为后续可能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责任做好充分准备。
强制执行,既要力度,更要温度与担当。达川区法院并未机械办案、“一拍了之”。在深入走访调查中,执行法官敏锐地捕捉到该公司虽暂时停产,但其核心资产、市场前景和技术团队仍存在复苏的潜力。面对劳动者要求立即处置变卖生产设备以获得即时清偿的强烈诉求,达川区法院审慎研判,在坚决维护法律权威和劳动者胜诉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既能保障权益实现、又能帮扶企业脱困的“最优解”:
深研慎判,精准施“策”
执行法官主动对接政府人社、工商等相关部门, 全面、深入评估企业复工复产的可行性、面临的堵点难点及潜在支持路径,努力寻找可能盘活企业资产、恢复经营能力的线索。
法理共情,化解焦虑
针对部分劳动者因权益长期未得到保障而产生的焦虑、对立情绪, 执行法官一方面耐心释法明理,详细解释法院“暂缓处置核心资产”的执行策略及其法律依据;另一方面,用接地气的比喻讲清“放水养鱼优于杀鸡取卵”的道理,引导劳动者理性看待眼前利益与长远保障的关系,有效平复了情绪,防范了矛盾激化升级的风险。
鼓励引资,激活“造血”
考虑到企业若通过外力注入重启成功,不仅有能力清偿债务,更能为本地劳动者提供宝贵的就业岗位。达川区法院积极支持企业寻找具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助力盘活有价值的资产,推动企业恢复自身的“造血”功能和持续偿债能力。
力促和解,着眼长远
在法院主持下,历经多轮耐心细致的沟通、斡旋与协调,引导劳资双方聚焦共同利益、着眼长远发展,最终成功达成分期履行的执行和解协议。这份协议不仅锁定了债务清偿责任,更为深陷泥淖的企业赢得了宝贵的恢复元气、寻求突破的战略窗口期。
经过4个月的努力,达州市某铸管公司成功引入第三方战略投资!随着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其偿债能力显著提升,最终提前并一次性全额付清了拖欠56名劳动者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共计110万元!
达川区法院巧施“活封”“和解”措施,既让56名劳动者喜领欠薪,也让涉案企业纾困前行。达川区法院执行工作将始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不动摇:在每一个案件中,既要“雷霆出击”捍卫劳动者合法权益,也要“审时度势”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企业经营的冲击;努力探寻实现权益保障与助企纾困的最佳平衡点。让执行工作既彰显法治的权威与公正,也传递司法的智慧与温度,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更坚实的司法力量!
来源: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