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部署,切实兜牢就业民生底线,把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和脱贫劳动力开发安置的公益性岗位“钉钉子”落实落地。从5月起,宣汉县就业局组建3个核查组,对全县37个乡镇全覆盖全流程开展核查。截至目前,共开展了30个乡镇公益性岗位的全面核查,开展了30场“就业创业政策进万家”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解读活动、开展了30场乡镇就业创业业务培训会,确保政策宣传入户、岗位按需设置、人员安置到位、业务经办规范,为全县就业困难群体托稳幸福民生底线。
按需设岗,夯实帮扶根基
深度摸排,靶向开发。深入基层,通过多种方式检查岗位设置的合理性,精准对接公共服务短板与需求。
明确对象,突出托底。严格核查政策,安置对象聚焦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零就业家庭成员等群体。岗位条件设定突出“托底”属性,避免“福利化”,确保惠及最需人群。
人岗相适,提升效能。核查“需求”与“信息”双向匹配机制,精细评估岗位要求与人员条件(身体、技能、意愿、居住地)。通过公推公选、专场对接等,实现“一人一岗、人岗相适”,提升稳定性与实效。
暖心安置,兜牢民生底线
清零“零就业”。重点核查“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优先倾斜安置,确保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阻断返贫风险,托底特殊群体。对年龄大、技能低、距退休不足5年等特殊困难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实施“托底安置”,让其“有活干、干得了、干得好”,感受政策温度。
强化在岗监管。健全“县-乡-村”三级日常管理机制,明确职责、标准与考勤。工作组核验在岗人员身份、职责知晓度,严防“一员多岗”“人岗不符”。
严管资金,守护公共资源
确保补贴精准直达。优化拨付流程,保障按时足额打卡到人。工作组严查用人单位资金使用,杜绝“吃空岗”、挪用等问题,不符条件者不予补助并责令整改。
严格规范清理查处。建立常态化资格复核机制,联合多部门信息比对,及时清退不符合条件人员,对虚报冒领、吃空饷、优亲厚友、截留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
宣汉县将持续深耕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力求设岗更精准、安置更贴心、监管更高效,将公益性岗位打造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安心岗”、提升基层治理的“活力岗”、助力共同富裕的“幸福岗”,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来源:宣汉就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