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达川区各乡镇(街道)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培训,拓展服务内容和方式,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切实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
管村镇:“123”工作法 跑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达川区管村镇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标,找准定位、示范带动、谋实举措,创新实施“123”工作法,跑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
管村镇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一个组织搭平台
以“盘活荒废橘林,壮大集体经济”为发展思路,成立达州市章梅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推行“党组织引领+村集体+产业经纪人+农户”合作模式,建立村党支部、村集体、企业、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组织收回业主弃种、农户失管的滞销柑橘零散地约268亩,预计收益2万元。带动10个村民小组积极推行“保底+分红”的土地入股经营模式,流转100余亩土地种植青脆李、柑橘,收益流转土地费1.5万元。带领农户种植15亩羊肚菌,收益20万元。
管村镇罗坪村盘活闲置资源种植268亩柑橘
两条路径提能力
一是“线上线下”培训蓄能。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开展病虫害防治、修枝整形、采摘等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0多场、1000余人次。二是市内市外考察“取经”。组织服务主体前往成都、乐山以及达州市宣汉等地学习社会化服务经验,目前,已与5个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乡村振兴联动互惠、共建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管村镇各村党组织书记到宣汉学习集体经济经验做法
三个拓展增质效
一是拓展服务方式。推行“村集体+劳务公司”用工形式,探索成立达州市罗坪劳务服务有限公司,针对乡镇企业用人需求,进行“订单式培训”,点对点输出。目前已输出固定劳动力25人,解决临时用工需求100余人次,预计全年增收2万元。
二是拓展服务链条。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延伸,在提供农资销售、采摘飞防等服务基础上,与区农业发展公司对接订单合同、建立村级电商服务平台,推动产品“出去卖”变“回来收”。
三是拓展发展领域。由主导产业向特色产业拓展,投资10余万元,与百良家庭农场就小龙虾养殖签订每年固定分红合作协议,实施小龙虾养殖项目。
明月江街道:“柚”是一年丰收季 乡村振兴劲头足
初冬时节,柚果飘香,眼下,又到蜜柚大量上市的时节,明月江街道新学村蜜柚基地喜迎丰收,连片的柚子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果实,一派丰收喜人景象。
新学村蜜柚基地
“今年在柚子的管护上,相对于往年下的功夫也大一点,全有机生态种植的,根本没有打农药,除草剂都没有打一点,今年柚子的甜度上,相比往年要高得多,颗粒都是很饱满的,含水量也比较高。”明月江街道新学村蜜柚基地管理人员说道。
近年来,新学村抢抓“一村一项目”发展机遇,探索“村党总支+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联动发展模式,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蜜柚产业1600余亩,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务工岗位,带动130余户家庭增收2000余元。
成熟的蜜柚
“今年我们的蜜柚喜获丰收,预计产量200多万斤。”明月江街道新学村党总支书记说道,“接下来,我们将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通过主动对接市场进行订单销售及利用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宽蜜柚销售渠道,实现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渡市镇:观摩丘区农机产业园 共谋集体经济新发展
达川区渡市镇紧紧围绕区三届四次党代会赋予的巴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组团定位,借助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机遇,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近日,渡市镇党委组织镇村干部前往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开展实地观摩学习活动。
在园区,现代化的生产场景和高效的制造流程给观摩团留下深刻印象。产业新区管委会主任详细介绍了园区的建设背景、农机性能、市场潜力、运营模式和管理经验。通过交流,镇村干部们均认为,丘区农机设备能有效解决丘陵山区耕地地形复杂、地块零散、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推广丘区农机可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举措。
下午返回后,镇党委政府立即召开座谈研讨会。会上,与会人员纷纷结合上午的所见所闻,就本村适合购置丘区农机设备种类、创新集体经济展开了热烈讨论。
高均坪村党支部书记 郭云:通过引入智能化、高效能的农业机械,如精准播种机、无人机施肥、病虫害防治系统以及现代化收割设备,来全面提升水稻种植的精细化管理和生产效率。
低基坪村党总支书记 王健:此次观摩让我深切感受到,我村应在现有农耕服务的基础上,立足丘陵地区的地理特征,引进更多适宜的丘区农机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与园区培训中心加强合作,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咨询服务。
在听取了大家的积极发言后,研讨会一致认为,要充分利用好此次观摩学习的宝贵成果,紧密结合渡市镇的实际状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要加强与园区的沟通合作,特别是与应用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为渡市镇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撑;要不断加强镇村干部队伍的建设和能力培养,提升大家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要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资源和人才参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