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达州始终把教育事业作为立身之本、兴城之要。在这里,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校里校外总能看见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街头巷尾总能听见老百姓真切的赞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认可度不断提升,这背后离不开达州5万多名教师的辛勤耕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达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教师队伍改革建设,在提高队伍质量、优化师资配置、营造尊师氛围等方面下功夫,奋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重师德、铸师魂,强化教师职业素养
“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节前夕,在达川区2024年新教师入职培训开班仪式上,伴随着一声声高亢有力的宣誓,又一批新入职教师满怀憧憬,即将走上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
近年来,达州教育系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无论是从教33年没有落下过学生一堂课、没有敷衍过孩子一道题的通川区文华街小学高级教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陈瑜,还是到凉山州喜德县中学教学,帮助无数山区孩子走出大山的渠县土溪镇第二小学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雷友胜……他们如璀璨星辰光耀巴渠大地。
教师队伍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达州始终以党建引领助推教师发展,突出“红烛党建”总牵引,遴选中小学教职工优秀思政案例10个,抓实思政铸魂育人;聘请教育政风行风监督员764名,针对中小学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违规有偿补课等突出领域开展重点监督。
教师核心素养首先是师德师风素养,这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性要求和系统性部署,常态化推进以“明德铸忠诚、立德扬品行、树德亮操守”为主题的“三德”教育,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大学习、师职师责大践诺、师表师范大评选等“六大行动”,评选3届市级“三德之星”90名,通报失德典型案例5起,正面倡树的示范带动效应和反面通报的警示教育作用有效发挥。
此外,达州还严把教师“准入”关口。全市教育系统联合公安部门,对新申请教师资格认定人员、新入职教职员工,严格开展准入前违法犯罪信息查询;每年定期对校园在职员工失德失范的查处和惩治力度,做到逢进必查、有失必惩、有惩必严。
强师能、提素质,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达州市高级中学高二年级最年轻的老师王建芳经过1年历练,已经顺利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她本科就读于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3年8月,通过达州市教育局高校人才招聘,王建芳成为达州市高级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如今一年过去,她成为该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庆幸当初选择了当老师。”王建芳说,看着学生越来越优秀,自己心里很满足。
在达州,像王建芳这样毕业于名校的优秀教师还有不少。近几年,我市不断创新聚才引智方式,开展“达人英才计划”教育系统2023年秋季赴高校引才百日攻坚行动,统筹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组团”赴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吸引一批批热心从教的优秀青年与达州教育“双向奔赴”。“我们现场招引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公费本科师范生,现场签订意向性协议95人,目前已签订正式三方协议46人,超过前3年引进同类型人才总数。”达州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全面、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成为摆在各区教育局面前的新课题。对此,市教育局开出的药方是——一手抓“头雁”一手抓整体。
一方面,聚焦“三名工程”抓培优。近三年每年投入300万元,支持市级“三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开展培训、交流、研讨。目前,我市首批市级“三名计划”541名培养对象即将完成周期培养,第二批更大规模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即将启动。另一方面,实施大培训、大教研、大比武三项行动。注重国、省、市、县、校五级联动,实现中小学教师培训100覆盖;每年争取“国培”资金500余万元,市本级配套投入100万元,对市级骨干教师开展示范性培训30余个,培训7000余人。常态化开展教学优秀课题评选、教学大比武、教研大展评等各类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一系列举措催生名师培养佳绩。近年来,先后有5名教师获评省级优秀教师,7名校长入选第四期省级卓越校长培养计划,5名教师获评“巴渠名师”;教育部“双名计划”王仕斌名校长工作室作为全省唯一小学类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获批成立,引领辐射川渝地区10个市州(区县)100余名中小学校长(书记)
重激励、促发展,强化教师队伍管理
“没想到,默默无闻一心钻研教学的我竟然不用参加考试,直接考核调入城区任教。”2023年9月,当收到来自万源市教育局的岗位调动通知时,万源市白沙镇小学语文教师郑玲玲又惊又喜。
2023年,万源打破教师“进城必考”的机制,凡是荣获公开现场赛课达州市二等奖及以上,且连续两次教学质量排名全市前10%或荣获公开现场赛课省二等奖及以上的乡镇教师,通过考核后可直接进城任教。由于教学成绩突出,郑玲玲成为万源首批通过考核直接进城任教的乡镇教师之一。
职称、编制涉及教师切身利益。为了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潜下心来教书、安下心来育人,万源构建了一套包括精神荣誉、专业发展、岗位晋升、绩效工资、关心爱护等全方位的教师激励机制,大力表彰教学质量金、银、铜牌教师和先进个人,教学质量排名靠后的教师在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提拔交流、遴选考试等方面都要受到限制,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工作热情。
类似的景象也在达川区上演。针对学校缺编问题,该区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充分挖掘编制潜力,调剂编制500余个建立“编制周转池”;不断优化职称结构,完善奖励办法,建立“能上能下、能升能降”的岗位聘用制度,多层次正向激励,增强教师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为均衡配置教师资源,达州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结合生源变化情况,持续优化学区内、县域内师资调配。互派20名优秀教师参加“万达开”区域内教师交流挂职,选派多批次共计22名青年教师参加援彝支教、212人次参加市域内“三区支教”“银龄计划”。
同时,为让教师安心从教,达州全力做好教师待遇保障工作,督促各地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政策和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以宣汉县为例,该县全面落实农村教师补助、乡镇工作补贴、教师基础性绩效农村补贴等政策,最边远学校教师每月补贴最高达1280元;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