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天气后,极易引发强降雨过程。为有效应对强降雨带来的地质灾害隐患,达川区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监测和排查,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达川区景市镇文家场村的一处地质灾害监测点,村里的监测员带着地质环境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这里,对地面裂缝的监测数据进行核实。文家场村11组夏家老屋背靠山体,由于地质环境变化,山体多处出现裂缝,属于滑坡隐患点位,影响附近6户居民的安全。
达川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 张大富: 这段时间持续高温,山体地下水处于枯竭状态,遇强降雨,土体被水浸泡后极易出现垮塌。所以我们加大对隐患点排查,主要是测量裂缝的深度和宽度,如果数据增大,说明隐患点变形加剧,我们就要按流程进行登记上报。
在隐患点位设立村民监测员,实时掌控地质变化是地灾预警的有效方式。为提升村民监测员的操作能力,每周一次的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显得格外重要。在达川区百节镇,四川省第十一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从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方式、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以图片、数据、事例等方式,为当地村民监测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达川区百节镇古楼村地质灾害监测员 蒋三友:我们在日常监测中,有些变化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所以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掌握了几种监测方法,比如说埋桩法、埋钉法和贴纸(片)法这样一些标注。我们通过测它的距离,做好记录,通过数据对比就能够知道裂缝变化。
达川区还充分利用智能监测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降雨量、湿度、地质变化等情况进行连续、实时、动态的自动化监测。建立数据分析、预警发布、预警响应、预警处置构建的预警闭环机制,实现人防加技防的有机结合。
达川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 陈乔:为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们加大资金投入,健全人防加技防的监测预警体系,实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区乡村社点五级包保责任体系,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氛围,及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