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学校教育新生态。5月17日,四川省第32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活动在成都龙泉驿区上东小学顺利举行。通川区第一小学校郝莉莉老师受邀在数学论坛上献课。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龙泉驿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四川师大教育发展集团、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上东学校共同承办,活动围绕“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校教育新生态创新实践与探索”这一主题展开,来自四川、上海、广州等地22位专家现场指导,9位名优校长作专题交流,23名优秀教师献课。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校校长、学科教师近600人参加此次活动。
开幕致辞 携手奋进
开幕式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社长廖大凯主持。上东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曾小钢致辞欢迎领导专家和教育同仁的到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涌,四川师大教育发展集团党委书记唐青利先后讲话,介绍了龙泉驿区和上东学校的教改探索,对活动的研讨表示期待。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社长廖大凯主持开幕式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廖德斌讲话指出,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认识学校教育新生态,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课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尤其要注重稳步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改革,积极探索聚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路径,主动创新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校本化实践,切实强化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实施。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聚焦改革热难点,深耕教育实践,推动学术研究,要发挥优势,建好资源智库和服务平台。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廖德斌
名师献课 共促成长
聚焦“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的主题,郝莉莉老师执教课例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趣的推理》。在课堂教学中,她创设“侦探训练营”的大情景,设计3个级别的训练课程,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推理方法。第一关: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用简洁、规范的语言分析信息,初步了解推理的方法;第二关:挑战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利用说一说、连一连、画一画等方式表征推理的过程;第三关:毕业课程,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合理推理,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整堂课逻辑清晰、追问到极致、评价语激励性强、对学生的关注度最大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学得有味又有效。
专家点评 高位指导
知名专家易娜对郝莉莉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在点评中说道: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示范的规范性、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同时本堂课将整个数学课堂进行情境化设计,把一个大情境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务,非常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情景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郝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已知和未知,及时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在层层递进的小任务中帮助学生形成推理意识。整个课堂充满了推理与发现的乐趣,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术交流凝智慧,携手共进谱新篇,共研、共享、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之路漫漫,我们当日复一日,切磋琢磨,久而久之,功夫易成。忆往昔:“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展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通川区一小将牢记初心,在教育之路上乘风破浪,阔步新征程,昂首向未来。